今年再度參加我一直很感興趣的志工旅行,而且這一個是曾經在研究所時期,魂牽夢縈過的「海的巨人與精靈」─鯨豚相關的志工活動,是由「中華鯨豚協會」所主辦的「烏石港賞鯨行前解說員」。
主要是協助宜蘭烏石港的賞鯨觀光業及宣導生態保護,此活動不但有二天的志工訓練工作坊,還有其他相關的課程,讓我們參加的夥伴們,更了解鯨豚及海洋生態。
參加這個活動主要是對海洋的喜愛,另外可以豐富自己的人生,對我來說,為期2-3個月的活動,每周從新北市跑到宜蘭頭城,並不覺得辛苦,鯨豚協會專員不但跟宜蘭縣的大里遊客服務中心申請過夜的地方,另外參加的一些老志工們,都非常熱心豐富我們講解活動以外的周邊旅遊。個人認為當志工的最大福利就是可以認識很多愛自然親土地的朋友們。
講解活動不但增加我們對鯨豚及海洋的知識,也藉由深度旅遊更認識宜蘭這塊土地;志工輪流上台解說,風格及講法各有特色,每當看到遊客與我們的互動,心中的成就感由然升起。
當然解說下工後的活動也少不了,除了去吃頭城有名的小涼圓及大溪漁港的蟹肉羹外,老志工們還會帶我們一起去探險,實在非常有趣。
首先以圖文來介紹志工訓練工作坊實際出海觀察的經驗─
一出頭城火車站,由於時間還早,除了打了牙祭之外,順便遊覽這個可愛的小鎮。
圖:頭城老街一角
圖:頭城老街
頭城老街跟其他老街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店家駐進這區販賣商品,所以街上也是人煙稀少,不喜歡太觀光化的我,馬上就在這拍了一些照片。
不過在老街的某一個民宅前,我看到一位大姊擺放一些馬克杯跟明信片在販售,詢問之下,才知這是她女兒的版畫作品。這位大姊很有頭腦的將藝術作品轉換成文創商品,發自於同是天涯人的心,就跟她消費了一個馬克杯。
圖:頭城老街的版畫文創商品
沿著台二線走,經路人的指引,終於看到了蘭陽博物館跟烏石港遊客中心。
蘭陽博物館以東北角海岸線常見的單面山為靈感,以展示宜蘭的環境、歷史及人文。
圖:蘭陽博物館
這一張可以看出建築物及水面的倒影,剛好一朵棉絮般的白雲來襯托。
圖:蘭陽博物館
到了烏石港遊客中心,和另一批白海豚觀察志工集合之後,就登上了賞鯨船。
烏石港有許多賞鯨船家,我們這一天是搭蘭鯨號,船隻非常新穎乾淨。
圖:蘭鯨號
圖:賞鯨啟航
圖:賞鯨船
一路上大家目不轉睛等待鯨豚的出現。
圖:賞鯨船
船行駛到一半,突然眼前映入「叢集」在海面漂流的垃圾,突然想起以前在雜誌讀過,在地球某處的海面上有一垃圾組成的團塊,面積如同一個大陸,我想就是這個原理吧。
圖:海面人為垃圾
圖:海面人為垃圾聚集在一起
接下來船隻往龜山島右邊方向行駛,斥候船─作用是先找到鯨豚群再通知賞鯨船往前觀賞,發現了一群偽虎鯨。
圖:海面上的龜山島
偽虎鯨其實長得很像水中的魚雷,而且牠們會獵食其他的海豚,所以通常只要發現牠們,其他海豚群就會逃跑。
圖:偽虎鯨
看完鯨豚之後,船家就會帶我們繞著龜山島繞行一圈,介紹龜山島特別的地形及歷史。
圖:龜山島一景
龜山島從不同面向看有不同形狀。
圖:龜山島一景
另外龜山島底下有海底溫泉,並有一種螃蟹在溫泉出口生活,海底冒出來的溫泉和海面上的海水顏色呈現不一樣的藍色。
船家越靠近溫泉口,就會聞到濃濃的硫磺味,實在非常奇特。
圖:龜山島海底溫泉
圖:龜山島一景
到了整個賞鯨行程的尾聲,興奮的心情馬上被坐船的暈眩給取代,所以回程大家體力不支在位置上睡了起來。
回到岸邊之後,我們還是要複習這兩天所學到鯨豚知識,並實際演練解說。
圖:解說訓練
其實我真的蠻愛這類型的旅行,不是走馬看花而已,更可加深自己對這地區的了解,以及認識相同興趣的朋友。